“地铁上盖房子”到底有多香?房企巨头陆续下场一探究竟!
发布时间 2022-03-17 10:34:13 1246次浏览 市场动态 房企 商业地产 商业综合体 商圈

日前,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新塘、总投资超过60亿元的凯达尔广场被挂网拍卖。本来仅仅是一次平平无奇的债权资产拍卖,却因为其“国内首个TOD综合体”的特殊身份引发热议,同时引起不少人对“TOD模式”的关注。

 

“TOD模式”,通俗来说是以地铁、轻轨、火车、机场等公共交通站点&枢纽为中心,以5-10分钟的步行路程为半径,建设集居住、办公、商业、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项目这种模式既能将土地利用*化、又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因此成为了极具代表性的城市开发模式,更被市场看作商业地产的下一个时代增长点。

 

迄今为止,包括华润置地万科集团越秀地产等在内的一大批知名房企也纷纷参与到TOD项目的投资开发中。

01       
房企积极布局TOD项目    

华润置地

 

华润置地作为国内当下*实力的综合型地产开发商之一,自2003年至今已在全国范围内落地76个TOD综合体,遍布30多个城市,建筑规模超过3500万㎡。不论从布局的城市还是项目数量,华润置地都算得上是“TOD模式”的领头羊。

 

在华润置地的TOD发展史上,最典型的项目还要数上海吴中路TOD项目,即现在的上海万象城。2010年,华润置地拿下上海吴中路停车场地块项目50%股权及开发主导权,建设其标志性商业综合体项目——万象城。

 

位于上海闵行区地铁10号线紫藤路站上盖,距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不到两千米,万象城尽占虹桥CBD的区位优势。项目业态包括写字楼、酒店、购物中心等,其中14万㎡的地铁上盖花园式写字楼群是万象城的特色。目前该楼盘的租金均价为6.2元/㎡/天,已经可以比肩上海写字楼出租均价排名第一的黄浦区。

 

(图源:安居客)

 

在完成上海市中心占地面积*的地铁上盖综合体之后,华润置地先后在北京、深圳落地多个备受关注的TOD项目。

万科集团

 

万科从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业到2010年前后,都以住宅开发为核心业务,在2010年便成为国内首家“千亿房企”。2014年以后,随着房地产行业整体规模扩张速度的下降,万科开始与深圳地铁合作,正式进入TOD开发领域。

此后随着深圳地铁集团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万科进入深耕TOD阶段,进一步加快TOD项目的全国布局。除了北上广深,杭州、南京、长沙、佛山、长春等地也成为万科积极拓展的重点城市。近两年,TOD更是成为万科除了城市更新外唯一重点关注的领域。截至去年6月,万科累计已获取49个TOD项目,涉及建筑面积1803万㎡

 

而万科在转型阶段携手上海申通地铁打造第一个TOD项目——万科天空之城,也成为了它在TOD领域的代表项目。

 

万科天空之城依托地铁17号线徐盈路站,与虹桥火车站仅3站距离。作为虹桥商务区内首个“TOD模式”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0万㎡,包含26万㎡的住宅、9万㎡的商场以及9万㎡的写字楼等多种业态。其中商场由万科100%自持运营,写字楼板块则对外出售,目前的销售均价为7元/㎡,已经是阿里巴巴、安踏、中核、罗氏、吉利控股等众多知名企业的办公场所。

(图源:安居客)

越秀地产

 

越秀地产作为总部位于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由广州越秀集团控股的本土房地产开发企业,深耕大湾区一直是它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在TOD领域也是一样。

 

据相关数据,截至去年越秀地产共拥有6个TOD项目,分别布局在广州黄埔、增城、番禺三大片区,总土地储备达到406万㎡。2020年,越秀地产收购广州地铁物业公司67%股权,更稳固了它在大湾区长期发展TOD业务的基础。目前,TOD已经成为越秀地产获取优质土地储备、实现利润增长的重要业务之一。

 

不同于华润、万科,越秀地产的TOD项目多以住宅为主,其先后在增城、萝岗、番禺、黄埔区落地的五大标志性项目——品秀星图、品秀星樾、品秀星瀚、星汇城以及星樾山畔,均主打“一站式交通枢纽生活综合体”,自带大型商业配套、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档住宅项目。

 

去年由广州地铁以82亿元底价拿地、由越秀地产开发和操盘的海珠赤沙TOD项目,区别于越秀地产一直以来的TOD项目,将打造成集品质住宅、商业办公、公服配套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虽然越秀地产此前的TOD项目多位于较偏远区域,但海珠赤沙TOD项目的地理位置却十分优越。距离珠江新城、广州塔仅不足五公里,对岸便是时下最热门的互联网总部集聚区——琶洲西区,旁边还有富力、保利合作开发的赤沙旧改村。或许这也是海珠赤沙TOD项目除了住宅,还规划有商业、办公业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动态显示,在深化与广州地铁集团的合作,持续深耕大湾区TOD项目的同时,越秀地产也在不断加强同其他省、市国企的合作,拓展大湾区以外的布局。

02        
“TOD模式”三大主流类型   

据估算,未来三年国内TOD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而随着涵盖多种用途的综合地产所产生的商业价值显著提升,在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分化以及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TOD模式”成为房企巨头新的利润增长点。

 

伴随着越来越多房企的探索与开发,国内目前形成以城市型TOD区域性TOD社区型TOD为代表的三大TOD开发模式。

城市型TOD

城市型TOD以多条地铁、轻轨等交通枢纽为中心,以商业办公、商住、公共开放空间为主导的混合开发模式。相较于区域型TOD,城市型TOD项目通常会规划有更多的住宅或政策性住房用地

 

广州越秀赤沙TOD项目便是典型的城市型TOD。去年底,广州市还进行规划调整,增加该项目的住宅面积,减少商业、产业占比,产居比由6:4调整为5.4:4.6,为琶洲创新人才就近提供政府统筹房源,促进片区职住平衡。

区域型TOD

区域型TOD是以商圈、高铁为代表的“TOD模式”。这类TOD项目一般以城际铁路站点、高铁站点为中心,以区域内的交通枢纽、商业办公、商务功能为主导进行混合开发。

 

此类TOD项目*的特点是住宅属性的用地占比少。上文中提到的华润上海万象城便是典型的区域性TOD项目。

社区型TOD

社区型TOD是目前主流的三大“TOD模式”中住宅产品占比*的类型。这种TOD项目一般以某一条地铁或轻轨的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进行商业办公、纯住宅、政策性住房、公共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在内的混合开发。

社区型TOD的住宅建筑面积占比一般超过80%,商业及公共配套的业态规模为10%左右,商业体量一般也都不会超过10万㎡

 

例如万科集团的TOD代表作——上海万科天空之城。虽然该项目采取了垂直业态布局,融合了住宅、商业、办公、教育等多种业态,但其住宅产品在所有业态中占比*,且地铁线较为单一,所以是典型的社区型TOD项目。

 

“TOD模式”下,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避免城市蔓延式的发展、实现职住平衡;缓解了交通压力、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良好的市场化运作下,TOD项目还能激发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区域的复兴。

03        
“TOD模式”发展三大趋势    

在“TOD模式”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被广泛认可,它在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也已经可以预见。

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TOD模式”对于城市发展的重大意义显而易见,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开始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为TOD项目的投资与开发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仅去年全国就已经有超过17个城市出台政策,从明确地铁物业开发方向缓解融资困境推动综合开发等多个方面助推“TOD模式”的加速发展。

选址向轨道交通发达区集聚

“TOD模式”的发展要基于当地轨道交通的发达程度以及经济态势,因此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为代表的四大城市群,会是未来房企布局TOD相关业务的热门区域。同时,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影响下,不少房企的TOD项目布局也开始由一线城市向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扩展。

多功能化、融入多元复合业态

从以城市中心、商圈的交通枢纽为核心进行集聚式开发,到结合城市更新对老旧车站进行改造升级,TOD项目已经从早期的商住、办公综合体向兼具更多目的性功能发展。*一些TOD项目已经开始融入物业服务、养老、公寓、图书馆、艺术中心、社区教育、亲子空间等更多创新业态,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的聚集。

 

结语

事实上,目前已有龙湖、万科、碧桂园、绿城、保利发展、京投发展等近30家主流房企入局TOD。这足以印证,TOD模式正在成为房企转型升级的重要模式之一,未来也将是房企竞争的新赛道。当越来越多玩家入局,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也将更加多元化,更加趣味横生。

安居客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 商铺 写字楼 联合办公
为您提供专业的商铺、写字楼资讯。找商铺门面,生意转让,找办公楼,共享工位,小安和您一起聊聊商业地产投资那些事儿。更多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58商铺写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