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论“市”丨“创新名城”南京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演变
发布时间 2019-11-29 15:58:52 169次浏览 商业地产 商业地产

2019年,作为南京的招商突破年,让这座六朝古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这背后的核心驱动力,就是南京致力于构建“创新名城”的决心和行动。软件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一直都是中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动能,是构建创新名城的重要一环。

南京科技企业新设点分布

南京市软件产业

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得益于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软件产业自2005年起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并成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南京不再满足于软件名城,寄希望于以数字经济构建城市发展新优势,而其产业布局也经历了从单一中心向多平台布局,继而全域创新发展演变。

南京独角兽分布

2005年南京特色软件产品群聚集在江苏软件园及南京软件园两大首批*软件园

至2010年,形成了以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一谷两园”为重点,徐庄软件园等省级软件园、省级互联网产业园为支撑的软件产业集聚发展格局,聚集了南京市85%的软件企业

2016年起,除优势软件产品外,政策引导及支持软件产业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发展趋势,产业结构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向发展

继2018年位于建邺区的阿里巴巴江苏总部正式开工,小米华东总部落子河西南,成为小米手机研发的中心。随着科技总部能级提升、独角兽及瞪羚企业在各区涌现,科技类企业新增数量同期呈现爆发式增长,企业聚集模式由单中心的空间转变为多核心布局


在经济环境面临挑战,新增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以南京软件谷为代表的产业载体租金维持稳定,净吸纳量较甲级办公市场具有明显优势,入驻率表现保持高位。

一方面新区建设如火如荼,一方面老城区的区位优势和科教资源无法取代。然而老城区空间发展瓶颈,存量载体产业空心化的矛盾逐步凸显。为激活老城区资源,重聚创新资源,2018年底南京首次提出城市“硅巷”计划,以主城区的存量空间更新为依托,高度汇聚现代科技、新兴产业、创新人才、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而形成创新科技产业集聚街区。

针对高校、院所以及各类社会化资源,采用因地制宜地推动存量空间释放增量价值。截至2019年三季度,完成41.9万平方米城市硅巷载体建设,预计年底盘整利用面积将超过60万平方米。

新型研发机构、入孵企业、科技类企业入驻,与办公楼市场共同构建多元化、差异化产业结构。2019年初字节跳动南京研发中心落户鼓楼南大;喜马拉雅音频分享平台入驻万谷硅巷;OPPO在秦淮投资设立国内除总公司外*研发总部。

通过服务平台搭建和引入,实现创新主体紧密联结、各类创新要素顺畅流动。硅谷·南京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约秦淮硅巷;玄武区联动清科共建“城市硅巷”创投服务平台,加速优质项目落地,提升老城区产业活力。

硅巷项目布局

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南京在软件与IT行业,计算机网络与硬件行业的数字人才集中度高于长三角整体水平,成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创新力量。智联招聘发布的南京地区2019年秋季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数据与分析数据显示,计算机软件行业的竞争指数*,人才需求最旺。

南京丰富的科教资源为本地软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企业与高校长期的紧密,对接为了缩小人才应用的“磨合期”,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为新员工制定“培养计划”。

高校积极接轨前沿领域专业。2015年东南大学设置了全国第一个机器人专业,南京众多高校中涉及人工智能的专业设置渐趋全面。全国首批建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资格的35所高校中,4所位于南京。

政策多措并举。南京连续两年出台专门支持创新创业的市委“一号文件”,在创业资金扶持、个人所得税奖补、人才安居保障以及子女就学等公共服务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此外突破性的出台科技产业高层次人才经济贡献奖励,2019年励惠及人才是2018年的13倍,奖励资金是2018年的10倍。

南京通过借力软件产业优势基础,进一步聚焦特色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在迈向“数字经济名城”的过程中,金融、商贸、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相互形成良性互动,产业结构和载体结构有望双双得以优化。

孙晓岚

研究部经理

仲量联行

+86 571 8196 5988

sharon.sun@ap.jll.com

王萌

南京战略顾问部总监

仲量联行

+86 25 8966 0616

richard.wang@ap.jll.com

仲量联行JLL

房地产投资 房产租赁 商业地产 房地产报告 房地产咨询
仲量联行(纽约证交所交易代码:JLL)是专注于房地产领域的专业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致力于帮助房地产业主、用户和投资者成就商业愿景。仲量联行是《财富》500强上榜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