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里只剩1400块,靠着产品和运营,一年干倒16家竞争对手
发布时间 2021-12-06 14:01:42 1100次浏览 商业地产 商铺 社区底商 临街门面 档口摊位

很多人好奇一个10年面馆,在竞争激烈的这些年,怎么过来的,怎么脱颖而出的。下面这篇文章,讲述了小面面馆梅老板一路的艰辛历程,同时也分享了面对竞争时的一些干货技巧:

2012年的春节是人生中过得最窝囊的一个春节, 由于经历的各种失败,整个春节期间情绪极其低落,春节回到家见到父母和亲戚朋友恨不得有一条地缝钻进去,精神极度萎靡30岁的小伙子看上去像一个四十来岁的小老头。

在家呆了两天就匆匆赶到店里。开年后,有一位顾客来店里吃粉,吃完粉后重重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拍,说到“我们这个镇怎么就没有一家好吃的早餐”?显然他对我这碗粉失望至极,他的这句话顿时让我陷入了沉思。

 

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不做一家专业的早餐店呢?因为我们这里的早餐基本上都是米粉,面条,包子,在这个小镇上,也有一家米粉店,当时做的非常好,并且就在我的斜对面,这位顾客走了以后,我灰溜溜的走出了店,蹲在店门口的马路边,看着对面的米粉店人来人往,并且大多数都是开车来的,突然我就想到我们这个地方不是说没有消费能力的,而是缺乏一种值得让人开车来消费的产品,做米粉,显然我不是他的对手,那面条呢?

说干就干,春节期间,听一位亲戚说他朋友在重庆开面馆,生意非常好,于是叫亲戚介绍我们去学习,当时的学费也是比较昂贵的,咬咬牙,拿出了最后的一点点积蓄去学。我记得很清楚,当我去取钱的时候,手都在颤抖,因为我知道这点钱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学习这段时间,我跟我老婆,非常勤奋,非常用心。特别是师傅教我们做一些很关键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两眼发光,然后才彻底大彻大悟,原来做餐饮是这样的,以前我们自己的做法,连家常味都不如。

 

学了十天之后,回到了店里,兜里仅剩1400块,连猪肉都不敢多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严格按照师傅教我们的流程,几乎原封不动的听话照做开始了。

 

开业第一天,卖了15斤面,当时的营业额我记得是300块左右,可以说那个时候,三百块比我现在一天卖5000块都要高兴,半年之后可以卖到50斤面了。

 

2013年,小面开始火爆全国,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就在我的隔壁来了一家从店招,装修,布局到摆设都几乎一模一样的店。我开始慌了,它的味道和顾客的反响,我也悄悄的了解过,从顾客口中得知我的味道和质量比他有优势,但每天还是心惊胆战,没几天顾客还是慢慢的回流了,因为我是最先做这个品类的,所以在味道上先入为主,顾客很多时候就是把我们的味道作为去衡量别人味道的标准。于是靠着耗,把他给耗倒闭了。

 

这家店倒闭不久,我旁边不远的地方又开了两家小面店,这个时候我又慌了,我该怎么办呢?于是我就想顾客出来吃东西,*担心是什么?一是食材,二是味道,三是卫生,炸酱肉是最能体现出食材好坏的。本身我们开面馆,一开始都使用的十几块钱一斤的前夹肉,而其他店绝大部分都是使用的两三块钱一斤的槽头肉,甚至淋巴肉。那个时候还没有微信,所以为了让顾客感知到我们肉的好坏,我们一是把肉粒做粗点,二是经常给顾客亲自解释和客意引导。

 

还有就是我们当时这个杂酱面和豌杂面的定价跟其他人面馆的定价也是一样的,只是牛肉肥肠比其他店高了很多。当然,那个时候还没遇到老陈,还不知道什么叫引流产品,什么叫利润产品,只是觉得,我要用一款真材实料,并且价格亲民的产品,让顾客对它产生粘性,从而让顾客对一个店建立认知,或者是建立信任,往往一个顾客对一家店的一个产品产生了信任,他就会信任整个店的产品,甚至是老板的人品,这就是老陈说的以点到面的拓展吧。

 

第二是味道,虽然味道没有标准,但是味道是决定一个小店成败的关键之一。显然我的味道还是征服了大部分的食客。在后期的经营中,特别是在顾客面前,我们不会刻意强调我们的味道有多好,而是强调我们的食材和卫生让顾客可以放心 。这一点一定要说到做到,让顾客看到。

 

第三就是卫生,我老婆本身是一个有洁癖的人,所以,在卫生方面,几乎也做到了无可挑剔,食材和卫生是顾客最容易感知到的东西。还有就是一旦附近有新店开业,在这段时间前后,我们都会悄悄的把浇头多放一点点。最后,我发现这一招确实有用这条街前前后后一年时间里开了16家店,几乎都是高开低走,两三个月最多半年就销声灭迹。

 

自从微信出现以后,和听到老陈开店笔记之后说用微信朋友圈输出,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后,于是我立马上开始添加顾客微信,我添加顾客微信的方式也很简单粗暴,就是在店里贴一张纸提醒顾客添加本店微信,直接送个煎蛋,或者发两元红包,当然这其中还有一点点话术。

 

随着时代进步现在的方式还有很多,包括抖音,快手都是跟顾客建立粘性的一种方式,所以这十年来,我孜孜不倦的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让顾客对我的店建立信任感。

 

面对竞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和能力,特别是产品和店铺经营的方式和理念,所以每一年我都会花时间出去学习,出去看看,几乎每一年,我的味道都有一点点提升,同时,还在喜马拉雅订阅了一些财经节目,和餐饮知识方面的节目,当然开店笔记是我*。

开店笔记

商铺 生意 创业
开店笔记主理人老陈开店8年,开过5家店,现还有4家店在运营。开店笔记分享的内容均来自于老陈本人的经历,或者开店笔记社群其他老板的真实案例。 开店笔记在喜马拉雅fm还有音频版,不方便看文字可以听音频。如果要和老陈直接沟通,可以关注开店笔记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