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亿!融创出售上海虹桥写字楼、杭州核心区酒店等三项目
发布时间 2021-12-20 14:30:10 649次浏览 商业地产 购物中心 写字楼 办公空间 商务中心

政策利好信号频出,但利好传导到市场端,仍需一定的时间,房企仍需售资或融资,以维持自救。

2021-12-20

融创再售核心城市物业,获26.8亿元,以继续保障流动性。

01 近2个月,融创回笼资金超200亿

据报道,融创中国近日成功出售上海虹桥商务区写字楼、杭州核心地段酒店及写字楼等三个项目,预计交易总价在26.8亿元

接近交易的人士称,在下半年行业市场遇冷、房企整体资金紧绷的背景下,本次交易对价相对合理,也将对融创的现金流形成补充。

伴随行业环境持续严峻,从10月底开始,融创的资产处置进入高频阶段,采用多种方式为公司“输血”:将杭州两项目股权转让给合作方滨江,回笼资金16.73亿元;配售股票融资60.8亿元;两次出售贝壳股票回笼资金68.9亿元。

如果再算上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对公司的无息借款(4.5亿美元),以及将商管业务转让给融创服务(18亿元),近两个月来,融创通过项目处置、资本运作等方式,回笼资金规模超过200亿元

标普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称,融创过去三个月内采取的一系列融资行动将为其应对明年债券到期提供缓冲空间,一定幅度上缓解逐渐累积的流动性压力。融创在杭州、上海等一二线城市拥有大量高质量项目,未来仍可通过出售项目持续保障流动性。

02 房企仍需自救,明年2季度市场有望恢复

事实上,融创的举动,也是大型房企积极自救、强化市场信心的缩影。

面对因流动性紧缩造成的行业运行受阻,从9月末开始,监管层逐渐释放政策纠偏信号。“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也被解读为积极信号。

地方政府层面,近期多地分别从限购、预售资金监管以及人才购房补贴等方面出台扶持性措施,另有一批城市出台“限跌令”。

有分析认为,房地产政策层面已出现积极改善的信号,但这些利好传导到市场端,仍需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房企仍需通过各种手段积极自救。

除融创外,今年9月以来,已有中国金茂、绿地等10余家企业通过出售项目的方式补充资金;碧桂园、旭辉、世茂、新城、龙光等房企则实施了配股融资,总融资额度约227.4亿港元。

“会有更多反周期措施支持中国房地产市场,明年2季度将逐步复苏并恢复增长。”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2 年底前,大多数房企有望达到 “三条红线”的要求。未来市场整合将有利于优质公司,同时产品质量、融资和运营具有竞争优势的开发商将脱颖而出。

投资与地产

地产投资 REITs 资产管理 资产证券化
专注地产投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和REITs的创新实践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