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王磊:让消失的田园诗歌复现于城市街头和手心
发布时间 2023-03-29 14:01:13 408次浏览 大咖精选 政策

王磊15年爱好于精细化自然山海水系场景,致力于将承载着动植物和水资源等保育信息传递,将全世界最美的人与自然展现在眼前。2022年8月团队商业化探索刚启动,但作品已供不应求,其中不乏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创作。王磊也是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的南京硅巷模式的倡议发起者和金银街主理人,对城市更新有深刻见解。▼《火花谈》X 南京金银街主理人、手工艺人王磊▼‍

位于南京市鼓楼区金银街模术Max手办店内,主理人王磊埋头专注于“中国古代神兽龙之子睚眦”的蜡雕中。模术Max手办基于本土文化的设计元素,通过对历史文化等进行追溯和再创造。

这些微观国潮手办,展现了王磊城市更新大梦想之下的文创故事。

王磊是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的南京硅巷模式的倡议发起者。溯源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硅谷,南京硅巷打造以存量空间更新为主的创新产业集聚街区。

他还是南京鼓楼区“国际青年艺术街区”金银街项目主理人,目前正在与政府、社区合作进行一场开创性的“场景试验”——将金银街更新模式和乡村振兴OTA结合,将消失于记忆中的田园诗歌复现于城市街头。

《火花谈》就城市更新和文创话题采访了他。“城市更新的本质,是城市人口更新和产业更新,是对城市人口和产业的固化。” 基于对城更本质的深刻洞察,王磊将宏大认知和商业思考结合,落地到金银街农文旅OTA融合的更新项目,并将东方神话自然山海呈现于手办文创,带动了产业创新和人口就业,将城市更新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城市更新的本质

——要解决城市人口和产业固化问题

《火花谈》:作为全国城市更新的示范“南京硅巷”模式的发起者,您如何看待城市更新的本质?

王磊:城市更新的本质是人口更新。人口更新的问题在于城市空心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口不断外溢,留下了年轻的人口和年老的人口,中间群体随着城市蔓延以后,呈现钟摆效应,不断的在新城老城每天候鸟一样摆动。

所以城市更新要解决的一个核心的课题,是如何固化人口。仅仅通过地产开发是不能实现的。真正的更新需要和政府一起来研究这个区域,它适合什么样的产业发展。

比如南京鼓楼区金银街,它紧挨南京大学,周边有很多老旧小区,所以它的年龄层会出现比其它城市其它区域更明显的问题——学生一放假完全没有人,但又在城市的中心部位。所以如何打造特定的城市更新,是每一个项目都要去研究的,绝对不是简单复制。

2017年,我们将字节跳动西北总部引入西安洪府老旧写字楼,当时带来了特别有趣的现象——字节质量审核中心员工平均年龄25岁,我们用产业逻辑将字节引入后带动了整个区域的营商环境,周边来了很多直播和短视频公司。这些人口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常住人口结构,甚至改变了周边商业业态,大量商业行为围绕着字节逐渐组建庞大起来。为了配合整个体系,我们还做了服务周边社区邻里和字节的商业中心,将公寓逻辑融入,固化了人口。

所以,真正的硅巷逻辑,是人口固化和产业固化的逻辑。如果这个逻辑理解不透,不作为锚点焊在心里和作为工作标准,所有硅巷建设都将流于表面。

《火花谈》:南京鼓楼区金银街城市更新项目的运作模式?如何复现消失的田园诗歌?

王磊: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和鼓楼区商务局对接,受区政府委托对金银街等老街巷做更新。当时涉及室内和室外的更新模式。其实所有更新都是人口和产业的更新,要研究周边随机性的、指向性的、目的性的人口以及区域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只要研究透了再加上人口消费行为学就能摸透。

千万不要将街区打造的高高在上,民生才是最长久的。真正合适的是日常生活中已有的,包括一部分已经消失的,但百姓很乐于见到的场景。任何外部引入的商业资源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片段,也许会延续下去,但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是能够体现民生的。金银街更新研究的就是如何让它们焕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金银街商业街的运营模式有联营、租赁,也有我们共同投资,这样和商业街商铺实现了命运共同体。针对老街区我们也研究如何将内容做的复合有趣,所以我们在业态选择上做了很多走访,融合“文化”“时尚”“休闲”等多元素赋予老街新的活力和生机。

比如,我们结合农文旅OTA模式,将浙江乡村传统产业直接搬到社区家门口。和农场做合作将集装箱旁的空地作为菜地,可以拔萝卜、摘草莓,有植物观察室、昆虫观察室,有各种类型的地质地貌,让这些变成家门口的乡村产业。我们以国资的身份取得社区、百姓的信任,将城市更新和乡村做有机结,不久的将来农村集市和烟火将这条街上复原。

所以,南京硅巷建设的核心是人口更新和产业更新,要结合区域环境、建筑形态、空间结构和城市交通管网体系、营商环境、政府政策来做产业更新将人口固化。金银街是在人口固化和产业更新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街巷弄里产业更新,它融合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展示和农文旅OTA展示,人口流动了以后才能够创造更多的乡村价值。

微观国潮手办

——“将全世界的美好捧在手心”

《火花谈》:做“微观国潮场景手办”的初心和创意构想?

王磊:我是从苏北非常普通的县城出来。小时候根本买不起玩具,儿时就梦想来做这个事情。之前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具备这个条件了,所以想尝试下。

我们从去年3月开始琢磨,8月开始商业化,速度还是蛮快的。定制非常多,包括大型场景定制3.5吨滴胶作品,准备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手办场景分成四个科目、两条线。第一线下,第二线上。线下分成四个类型的。

第一是“东方神话宇宙”。美国漫威年代那么短都可以形成庞大体系。中国一部山海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故事内容非常丰富,400多各神兽、人物比例和地理、人文、水利、天文非常丰富。我想将它们实体化,场景类型和声光电结合,人偶类型包括神兽类型和神话人物类型做成小说。

第二是“手中的山海”。我想将全世界最美的场景做出来放到手心里。因为我们的商业体系有香水项目,我想做香薰盒子塑造壁垒,让其具备扩香、散香、精油功能。同时还可以升级加入芯片、微控和焊接做灯光效果,里面有霍尔原件,用特斯拉线圈可以点亮它。

(场景手办作品)

第三是“人世间”,科目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更新,复原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消失的街巷弄里生活场景,让灶台、儿时记忆中的河流放在手中。一类是乡村振兴,我有跟外公去割水稻的记忆,我要将这些场景复原;另外,在每个产品上加入芯片,手机只要有NFC功能就会跳转到淘宝、天猫,通过视频图文并貌的展现小麦种植和生长的过程。

第四是“战争与和平”,包括“战争与和平”和“深空探索”。当前社会国际形势不稳,美国和西欧作为全球既得利益者,不希望中国改变他们食物链顶端地位。这种必然会随着发展打破。所以,我做了大量战争场景,比如老妇人和她的爱人在二战死亡的作品,呼吁反对霸权、反对战争,提倡多极社会的真正公开公平。深空探索课题是要提升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致敬中国太空探索包括和俄罗斯建月球基地、载人火星探索的实现和未来。

我们计划将所有手办全部NFT化,不卖任何NFT产品,而是将每一个手办都植入身份证,可以追本溯源,实现艺术品、工艺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我们还通过标准流程和表单实现规模化,带动区域内人口的再就业。


对创业的理解‍‍——发现底层逻辑,让理想照进现实

《火花谈》:您的职业经历,如何形成想象力丰富、做事注重思考本质的性格?

王磊:我之前一直做商业地产,做商业街的策划与招商运营。也曾在两家产值千亿的集团公司担任高管。一个偶然的机会做了众创空间,结识了互联网、新消费领域的朋友,适当做了一些投资,每一项事业都微有起色。

我有过失败的经历,所以对组织管理、销售体系和管理秩序、成本结构和品控的认识会非常深。这些沉淀会让我在判断和选择时,不会再出现重大错误。我认为最根本的做一件事情应该是你真正喜欢的。不管是做商业地产、城市更新,还是做手办、人工智能和香水,如果不喜欢,也许可以做的出色,但不会很持久。

我做每件事情把它成功的变成了爱好,变成很有趣的事情。这个过程中,多积累、多思考,再进行总结,慢慢变成自己的智慧。

《火花谈》:做城市更新和手办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您的文学底蕴是如何积累的?

王磊:小时候我的母亲在新华书店工作。我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我的母亲培养了我看书的习惯。我小时候从两岁的时候就开始在新华书店看书,也非常喜欢读书。我记得上初中时,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上下五千年》等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对我的启蒙非常深刻。读书的习惯一直伴随着我,到现在我依然雷打不动每年大概可以读100本书,看完之后我会用一个白板将看的书写一遍纲要,不断思考、沉淀和自我启发。这个积累对我的影响比较大。

《火花谈》:您创业项目是如何快速抓住目标人群,这些洞察和创意是如何触发的?

王磊:以手办和香水项目为例,当前年轻群体的抑郁症、自闭症等负能量情绪很大。社会发展太快,加上外来思想的渗透,年轻人的压力非常大。压力大时通过什么来宣泄呢?我想通过视觉和嗅觉类的产品降低焦虑感,所以香水和文创都是从情绪、情感出发,这是最原始的初衷。

其实,每个产品都有可以延伸的故事。我只不过把它给呈现了,也许就是物理规律。但当我们用情感类的产品去解决一些事情的时候,它是没有上限的。比如说,我们在做乡村振兴的场景手办,有购买力的群体大多有追本溯源的乡土情怀在,我们可以用视觉帮他实现,通过农文旅和NFT溯源功能,包括线上和线下视频图文展示,形成一个逻辑链。

所以,我们的创业项目无法复制,因为我们有底层逻辑有生命力。对于创业者,我想说有宏大理想,但每一步都得踏踏实实走下去。一步一个脚印,空有理想不能发展实业。

商办进化

泛产业研究 新零售资讯 人物访谈
商业地产创新业务官方号,以创新视角关注商业地产办公领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