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城市产业的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 2023-04-23 16:04:05 1018次浏览 城市发展 市场动态 楼宇经济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和当前城市产业数据,58知楼将探讨老龄化与城市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
1. 老龄化进一步提高,城市之间差异大,经济发达的城市并不一定老龄化程度高;
2. 老龄化是人口外流以及少子化现象的综合,我国呈现“孔雀东南飞”的人口流动趋势;
3. 老龄化加速科技、金融以及服务等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01
城市老龄化情况解读
一、全国老龄化程度,中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结构性消失。
1. 根据联合国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时,进入中度老龄化;
2. 中国在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步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占比达到13.5%,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
 

(1990-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

 
二、各省市老龄化程度差异大,对养老体系具有一定挑战。
1. 2020年,东三省、川渝、上海、江苏、山东、安徽等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5%,其中辽宁、重庆占比超17%,老龄化程度*;

(各省市老龄化程度)

2. 具体来看,全国91个常住人口超500万的城市中有48个65岁及以上占比超13.5%,其中山东省内10个人口超500万的城市65岁及以上占比均超13.5%,城市养老需求*;广东有9个人口超500万的城市,但其65岁及以上占比均在13.5%以下,如深圳、广州常住人口分别为1756万、1868万,但65岁及以上占比仅为3.22%、7.82%,城市活力指数*。

(各省市老龄化程度)
 
三、老龄化与经济,广州、深圳发达城市,老龄化程度不高,发展潜力巨大。
1. 以2020年全国主要城市的GDP及65岁以上人口占比指标比对分析来看,“城市经济越发达,老龄化程度越高” 的现象并不十分明显;
 
2. 广州、深圳经济发达,但老龄人口占比并不高,而且深圳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主要受益于其活跃的经济氛围以及相对较为宽松的落户条件,吸引着年轻人的不断进入,2020年深圳流动人口占比高达70.8%,远高于北京38.5%、上海42.1%。
 
四、老龄化影响因素一,人口迁移广东、浙江经济活跃、就业岗位充足,人口吸聚力强。
1. 老龄化可以归结为人口外流、少子化两个现象的综合。首先,对比2020年与2010年省市人口占比来看,全国人口呈现出“孔雀东南飞”的特点,其中广东、浙江是人口占比增长最多的省,分别增长1.14、0.51个百分点,人口流入最为明显。

(人口迁移对老龄化程度的影响)
 
五、老龄化影响因素二,出生率及死亡率出生率降至1%以下,新增人口动力衰减。
1. 低生育率陷阱:指当综合生育率降到1.5 ‰以下后,低生育率会自我强化,如同调入陷阱,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将会变得很困难甚至不可能;
2. 从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经历了几个出生高峰,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16年出生率有所回升,但之后几年持续下滑,2020年出生率仅为8.52‰,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45‰,已经在“低生育率陷阱”临界值。

(出生率及死亡率对老龄化程度的影响)

 
六、收入水平对比,未富先老”挑战将至,老龄产业化发展迫在眉睫。
1. 对比全球GDP排名前20的国家来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位列14位,人均调整国民收入净额排名15位。
2. 对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均收入仍偏低,如中国仅有美国的15%,收入水平仍具有一定的差距。

2020年GDP排名前20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其中深圳最年轻,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对年轻人吸引力大。
同时,我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临界值,新增人口动力不足,全国人口结构呈现出“少子老龄化”以及“未富先老”特点,人口红利结构性消失。
02‍
老龄化推动城市产业结构
 
一、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直接推动数字化产品落地。
2021年10月,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二、数字化,持政策密集出台,数字化发展加速,推动产业升级。
1. 2021年,在“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在此背景下,上海、北京相继推出数字化建设的规划、方案等文件,积极推动城市数字化创新发展;
2. 数字技术发展,一方面将填补逐渐增长的养老以及医疗需求;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替代部分重复性、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对由于人口结构变动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形成填补,持续推动社会发展。

(2021年部分数字化发展政策)

 
三、养老金融,个人养老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金融创新发展提升经济贡献率。
1. 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但过度依赖第一支柱,第二、三支柱发展相对滞后。
2. 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十四五”期间养老金融将加速发展。
 

(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

 
四、北京、上海产业结构变化,金融业是北京与上海发展最迅速的产业,未来养老金融将持续推动产业发展。
1. 从产业对GDP的贡献来看,金融业对北京、上海GDP贡献率较高,分列北京市第一、上海第二;
2. 金融业占比增长较为迅速,北京较十年前均增长了6.29个百分点,上海增长5.93个百分点。

(北京上海产业结构变化)

 
五、养老服务,社区化养老特征凸显,养老服务及社区适老化改造需求巨大,拓宽养老服务领域。
1. 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4亿人,占比达18.7%,与老人相关的服务需求增多,带动服务业发展。
2. 基本形成“9073”养老格局,养老地产以及社区适老化改造的需求巨大
3.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之后多地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均对养老方面给予关注,其中,“对公共场所进行适老化改造”、“支持居家养老” 成为多个省市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我国养老服务)

 
六、城市产业结构,科技、金融以及养老服务等产业聚集发展,进一步推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养老产业有效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未来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加速;GDP前三十城市的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楼宇经济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繁荣与否与第三产业息息相关。

 

(2020年GDP前三十城市产业结构)

七、养老需求增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金融及服务等相关产业更具有发展潜力,第三产业集聚推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

1. 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直接推动数字化产品落地

2. 个人养老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金融创新发展提升经济贡献率

3. 社区化养老特征凸显,养老服务及社区适老化改造需求巨大。

 

商办进化

泛产业研究 新零售资讯 人物访谈
商业地产创新业务官方号,以创新视角关注商业地产办公领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