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北京文心华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尧
发布时间 2023-08-02 18:05:56 776次浏览 人物 大咖精选 产业园区 楼宇经济

作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灵魂之地”的文心华策国际影视交流中心,坐落于朝阳区丽都商圈。据悉,中国半数以上的影视界大咖、核心主创人员聚集在此区域,出品了许多具有“真实可感的烟火气、有血有肉的人性美”的优秀作品。


2022年新时代主旋律家国情怀大电影《万里归途》,近日掀起打卡云南“追风”热潮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航空题材励志剧《向风而行》等被大众广泛喜爱和关注的影视作品的创作和后期团队,很多都植根于文心华策空间。

 

华策集团北京事业群副总编辑、北京文心华策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尧,全面负责产业园的整体运营和产业生态规划,他也是许多经典影视剧的总策划、监制。

“依托华策影视集团的影视资源平台和北京文投集团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我们致力于将产业园打造为影视全产业链集聚的生态型园区”,贾尧表示,通过“空间+资本+内容”模式,将影视全产业链的相关元素集聚和落地到产业园区,让企业在产业园区上下游联动耦合,形成不错的市场反馈和社会效益。

 

如何通过影视化内容将国家精神和百姓诉求结合,是行业必须探索思考的。贾尧表示:“我们将始终践行平台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助推入驻企业做有益于国家、社会、人民的精品力作,助推影视的长尾效应,文化内容的长尾效应充分发挥和落地。希望以后能做更多探索,实实在在的为客户和百姓做好服务,创作出更多有血有肉的作品,把情怀和感动带给大家。”

 

 

以下为采访实录(整理):

 

产业定位

——打造影视全产业链集聚的生态型园区

《火花谈》:公司依托影视文化产业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区域产业资源,在空间产业生态建设上的规划和布局?

 

贾尧:文心华策国际影视交流中心于2018年1月1日开园,考虑到丽都商圈是中国影视文化产业集聚的区域,中国半数以上的影视界大咖、包括导演、编剧、制片人等核心主创都在附近居住或工作交流,所以将园区定位为影视文化的集聚和国际交往元素的体现,致力于将影视全产业链的元素集聚和落地到产业园内。

 

开园以来,我们依托产业园区运营的成绩和贡献,受到政府与业界的认可鼓励——2020年获评第一批“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2022年又升级获评为“北京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提名)”。

 

(文心华策国际影视交流中心2020年获评第一批“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

 

近年来,围绕着华策集团影视产业上下游的资源,我们推动产业链相关企业落位在园区内。本身影视产业链比较长,从前期IP购买、剧本孵化,到投资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发行以及相关平行艺人经济、音乐、整合营销等赛道,整个产业链比较庞大,也比较复杂。所以我们甄选了有代表性的头部企业,通过它们的带动和引领,一方面将产业中间力量集聚,另一方面助推产业升级融合,将产业耦合以更高频次的互动进行呈现。

 

另外影视新技术的迭代在园区中催生,这是产业集聚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目前,园区不仅有文化影视类头部企业,比如国际化的韩国*娱乐集团CJ ENM的中国公司,还引入影视科技相关的高新企业,催生了XR虚拟拍摄等先进的交互产业技术,形成影视产业链落地交互的聚合效应和产业生态。

 

 

运营模式

—— 以“空间+资本+内容”助推影视产业升级

 

《火花谈》:作为首都示范影视产业的国际合作试验区,园区的产业定位以及“空间+资本+内容”的运营模式是什么?

 

贾尧:围绕园区的产业集聚我们进行了顶层设计,园区是一个空间,空间是多维度,多层次,多含义的。我们从北京四个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出发,首先确立符合“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园区定位,因为朝阳区是北京文化集聚的区域,丽都又是影视文化集聚的区域,所以园区定位方向为影视文化集聚及国际交往。

 

考虑到企业入驻后需要平台的支撑和赋能,除了头部影视企业的带动引领,更重要的还有相关产业政策的依托,比如我们把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市,以及地方宣传部、广电局、文旅局等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理解的比较深刻,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除了政策性支撑,华策集团和北京文投集团共同发起的影视基金,对园区内处于孵化期、前期的项目以及影视相关的股权类公司会投资加持,通过“空间+资本”的方式加速孵化影视内容和项目。

 

依托从空间到资本到政策服务的产业生态圈,我们发起品牌类活动和推广,帮助影视企业攻坚克难,实现信息交融,更好促进产业合作和迭代升级。

 

《火花谈》:文心华策国际影视交流中心在产业导入、产业生态建设上有哪些成功经验?

 

贾尧:首先,华策影视作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和影视龙头企业,具有强大的吸附效应,业界很多企业都希望在产业链龙头周围集聚增强合作紧密性。所以,园区吸纳了一些剧本、制片和后期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华策许多项目中承担联合出品、合作制作、后期以及宣发工作。比如,《向风而行》电视剧的联合出品方,《乘风破浪的姐姐》综艺的后期,电影《阳光姐妹淘》和《万里归途》的出品方都植根园区之内,产业链上下游实现联动配合,形成了不错的市场反应和社会效益。

 

 

对商办的理解

—— 打造文化集聚的新社区概念

 

《火花谈》:城市更新行动带动了文化消费的流行,以及文化、艺术还有人文融合的园区、街区发展,您如何看待这种趋势?

 

贾尧:企业特别是文化类企业需要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需要圈层集聚,带来产业加持的效果。不同文化产品的产业链以及形态非常多元且链条长,需要在产业链相对聚集和完备的空间内办公,形成共生共荣的效果。

 

我觉得未来文化类企业对圈层对产业集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文心华策也一直致力于将整个产业集聚扎实做起来。我相信北京文投集团和华策集团的产业聚合力,对行业痛点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会更加精准,能为入驻企业提供资源匹配,打造文化集聚的新社区概念。

 

《火花谈》:后疫情时代衍生了办公数字游民和OfficePark概念 ,产业园应该如何优化办公场景和服务?

贾尧:现在文化类、科技类、游戏类等泛文化企业客户都是年轻人居多,年轻人作为主力人群对环境的要求也会发生一些变化,相应的企业理念需要迭代升级。

 

当前多元的办公形态在园区催生,将当下年轻人以及产业中间力量的诉求融入到园区特色中,比如打造公共空间就需要迎合年轻人以及影视圈层人对于生活和办公的诉求。园区除了办公还有大量商业配套,比如在雪茄吧、露天酒吧、戏剧酒吧,可以沉浸体验和交流启发创作者的灵感。

 

(打造影视产业集聚的生态型园区)

 

此外,园区还有皮肤管理、动感普拉提、时尚餐饮等,希望能够让入驻企业以及合作伙伴能在紧张的商业节奏和闲适的生活节奏中实现自由切换。

 

同时,能否将跨圈层的元素以及合作伙伴融入到圈子中,因为跨界更容易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迭代。这是我们当前在思考的事情。

 

 

未来规划

—— 承担平台使命,探索影视产业长尾效应

 

《火花谈》:文心华策未来的产业发展目标和规划?如何通过影视内容引领社会文化?

 

贾尧:首先,希望入驻的企业能够深刻领会国家层面对文化领域的指导思想,这是创作的根基。其次,希望能深入了解社会以及不同圈层的人群对文化的诉求点以及发展变化趋势。

 

过影视内容将国家精神和百姓诉求相融合,是园区作为平台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所以我们会进行宣传引导,跟入驻企业进行全面的创作交流,助推入驻企业抱团去做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精品力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入驻企业创作出很多优秀作品,比如青春治愈剧《去有风的地方》,其内核是呼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万里归途》则彰显了中国负责任且热爱和平的大国形象。

 

(园区作为平台承担责任和使命,通过影视内容将国家精神和百姓诉求相融合)

 

一方面,我们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创作,一方面,希望影视文化的长尾效应能够发挥落地。园区会定期组织内容丰富的产业活动,邀请业界著名的主创大咖分享交流。

 

同时,周边一些居民也是影视爱好者,他们对行业充满兴趣,希望把他们吸纳进来也做传播和扩散,让行业相对扁平化,将知识和体会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我们也希望通过活动链接对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以及学生融入和参与到影视创作当中,使相关企业内容创作更接地气,更有烟火气。

 

希望文心华策国际影视交流中心能形成入驻企业产业持续发展,同时带动周边居民、群众社群文化产业集聚的文创综合体形态,这是我们未来想去推动和迭代的增长点,目前已做了一些尝试,得到了不错的反馈。未来,在深耕影视全产业链的道路上,我们希望能做更多探索,实实在在的为园区入驻企业做好服务,为影视产业迭代发展多作贡献。

商办进化

泛产业研究 新零售资讯 人物访谈
商业地产创新业务官方号,以创新视角关注商业地产办公领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