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采访|翠湖科创董事长马超
发布时间 2023-06-02 11:26:28 1069次浏览 人物 大咖精选 商业地产 产业园区 办公选址

 
「编者按」
 

翠湖科创,是实创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认定和重点支持的首批北京市标杆型孵化器,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以下简称“北区”)占有一席之地。

 
马超,作为翠湖科创董事长兼总裁,是平台发展的灵魂人物。
从2017年探索科创服务,打破园区“产业围墙”,到2019年跑通面向行业领军企业、上市企业的开放式创新,落地实施“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服务解决方案”的服务生态,到当前立足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成立B1lab实验室……
 
(翠湖科创董事长兼总裁马超)
 
多年来,马超带领翠湖科创在实创股份引领下,链接北区优势资源,通过产业组织释放大型龙头科技企业的需求,双向对接具备核心技术、寻求市场突破的初创期科技企业,推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协同创新,形成了产业生态跨越式发展的翠湖模式。
 
目前,翠湖科创与龙芯中科、华为云、佳讯飞鸿、新晨科技、大北农和纳通医疗等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形成“逐水而居”的产业土壤,吸引中小创新企业落位,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化项目发展做好完善的科技服务,为北区构建了稳态的产业土壤。
 
(翠湖科创与华为云达成全面合作)
马超表示,翠湖科创走了很多弯路,但团队奉行长期主义精神,始终将创新精神深入服务中,在前沿科技创新引领国家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继续讲好实创和翠湖科创产业培育的新故事、新篇章。
 
以下为采访实录(整理):
 
 

翠湖科创,海淀区重点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服务平台
《火花谈》:作为实创集团产业服务体系中的“产业协同孵化平台”,翠湖科创的定位和发展理念?
马超:翠湖科创隶属于实创股份公司。实创股份作为海淀区属国企集团,承担着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整体开发、建设和运营的任务。从90年代初开始,逐步构建了上地组团、永丰组团和翠湖组团,成为海淀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
 
北区面积共计226平方公里,占海淀区面积超50%,上地、永丰、翠湖三个园区组团约45平方公里。2020年,将其中的22平方公里划定为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
 
依托海淀区科技创新发展的优势,北区的政策、产业基础和发展能级均领先全国。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也是实创开发建设和运营的重点,有1015家大型科技企业,企业总收入2000多亿,包括两个*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石墨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依托密集的产业资源优势,翠湖科创于2017年搭建园区科技服务生态体系,将产业协同孵化作为重要载体,服务赋能园区企业,实现协同增长。
 

(翠湖科创平台)
 
 

 
翠湖底层逻辑: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是必然趋势
 
《火花谈》:翠湖科创做产业生态创新模式的底层逻辑?
 
马超:当前,在科技创新时代背景之下,我认为交叉领域创新与前沿技术创新是大趋势。很多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依然面临信息不对称和资源不足的难题,只有不断补充新技术、新人才,开发新产品,才能获得增长、拓展更多赛道。
 
翠湖科创具备横向资源整合优势,引导大型企业将需求释放给园区,帮他们匹配创新创业公司、促成合作,搭建传统大企业内部研发和资本并购之外的开放式创新体系。
我们的底层逻辑是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是必然趋势。
 

(实创股份公司建设的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企业上市发展培育基地揭牌)

 

目前,这种趋势在欧美国家比较成熟,国内2018年初见端倪,目前很多优秀科学家创业的趋势愈加明显。未来这种创新力、创新核心技术将掌握在科学家创业公司手里。但是大企业具备市场占有率、渠道优势,所以二者之间的合作能够将链条真正打通。

 

 

翠湖科创的实践探索和“3C”方法论

 

《火花谈》:翠湖科创有哪些具体的创新模式和服务举措?

 

马超:在实操过程中,翠湖科创支撑实创股份搭建了新型科技服务平台,形成了“3C”方法论,即联合创新、联合孵化和联合投资,形成了我们整体的工作路径。

 

第一,联合创新。园区成立自贸区协同发展促进会,通过圈层形式将科学家、企业家组织在一起,通过活动交流碰撞思想,将需求资源进一步释放、转化。同时,举办创新论坛、自贸区创业合伙人招募计划等系列创新活动,将龙头企业需求匹配给创业项目,转化为合作机会。

第二,联合孵化。需求匹配过程中吸引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园区孵化器。联合孵化一类是与大企业合作,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一类是和研发机构合作,面向成果转化做创业中心。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促进会「筹」发布)
 

第三,联合投资。依托园区产业基金和龙头企业共同投项目,形成园区科技服务和产业协同孵化的创新闭环。


B1实验室,立足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发展远景
 
《火花谈》:子品牌·B1lab立足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定位创新生态服务平台,其运作模式?
 
马超:B1lab是翠湖科创服务的子品牌,聚焦产业协同孵化,出发点是自贸区国际化的考虑和远景发展。
 
B1lab从0~1的过程中,有两种典型模式:
 
第一,与龙芯中科合作协同孵化的“雨林模式”。龙芯中科作为我国国产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已在重要关键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但需要和细分行业领域的中小型企业形成解决方案主力军。我们跟龙芯合作开放资源,面向全国征集具备潜在合作关系的生态企业伙伴,为龙头企业建立产业生态圈、生态伙伴圈,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龙芯翠湖产业协同孵化器揭牌签约仪式)
 
第二,与纳通医疗合作的“旗舰模式”。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军企业,纳通医疗的传统业务是植入型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一年几十亿,销售网络遍布全国。随着行业变化,纳通医疗重点布局智能外科领域,涵盖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人工智能医学大数据。我们和纳通合作,以开放式创新寻找技术创业公司探索行业应用,纳通投资、辅导、给予产业资源,并将庞大的销售网络分享给小企业,形成围绕纳通的产业舰队。
 

 

对双创理解:坚守长期主义精神、先进技术产业价值

 

《火花谈》:从2017年到现在,翠湖科创不断探索进行思考,其中的驱动力是什么?

 

马超:科创服务工作需要长期主义精神。站在实创角度,第一,作为国企承担着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产业发展的责任;第二,在实创发展模式中,我们打造了“空间+服务+投资”的逻辑闭环,以空间为载体,以服务增强和创新主体之间的粘性,整合和链接更多资源,通过投资变现实现收益的整体闭环。

 

目前,我们符合北区的特色服务闭环探索初见成效,获得企业和主管政府部门的认可,创造了一定的产业价值。

 

《火花谈》:不同于2015年双创大潮,当前历史环境下,创新创业的趋势?

 

马超:第一,国家政策肯定会持续鼓创新创业,从发展层面会越来越细分、专业。2014、2015年双创大潮更多基于模式创新和互联网平台,现在及未来,硬科技创新是大趋势,先进技术与实体经济正深入融合。

 

所以,未来是新技术向行业领域逐渐下沉的过程,一定是专业化和细化分工的逻辑,专精特新的思路。将来*秀的创业公司一定在某个专业技术跟行业结合最深入的细分领域。所以专业化、细分化一定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政策导向。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明星企业和风口赛道率先跑出来,发挥标志效应,通过树立标杆引导社会力量朝这个方向努力,促进社会公众对科学家创业的尊敬,形成社会效应。但实际上,真正的力量更多是默默无闻在细分行业打磨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帮国家解决卡脖子工程的企业。

 

《火花谈》:产业集聚对创新创业企业选址,会有什么影响?

 

马超:我们跟园区大企业合作,因为他们代表了市场需求,小企业愿意跟他们合作可以获得订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牵引力,实际上,通过大企业合作,可以把产品扩充到市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逻辑。所以跟产业需求端合作,需要有效牵引创新——反向孵化,用产业端需求牵引创新端。

 

随着行业越来越细分,园区空间形态会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更加细分化。企业会选择行业更加聚焦的产业园区,一方面,可以共享产业技术设施,比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实验室,减轻研发端综合成本;一方面,可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拓展市场降低成本,这是最有吸引力的。

 


 
发展目标:探索更有效机制,真正连接产业端和创新端
 
《火花谈》:2023年结合国家政策、产业趋势和公司发展战略,翠湖科创的发展目标?
 
马超:翠湖科创将依托北区密集的产业资源,继续做扎实业务链、产业协同,横向、纵向上都做一些延伸。
 
第一,大力度挖掘平台资源,进一步做大。第二,结合自贸区建设,进行国际化业务的探索和联动,走到海外去连接科技资源,导入到国内加速孵化。
 
目前,中国有全球独一无二的优质的市场。所以,在国内把产业网络的基础扎实建立,整合更多产业合作伙伴创新孵化资源,打磨好平台底座服务设施,走到海外去衔接创新资源优势。
 
我们之前跟德国、以色列做过交流,他们有很多优秀技术,但是,欧洲市场非常小,所以他们愿意到中国来寻找机会拓展市场。这是我们未来要重点去做的事情。
 
翠湖科创希望能持续搭建产业生态平台,找到更有效的机制,将产业端和创新端真正的连接起来,打破产业边界,创造更多价值。
 

关注商办进化视频号

观看更多大咖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独家对话|北京文心华策总经理贾尧:打造影视产业集聚生态型园区,引领文化社会效应
独家对话|北京海升睿达总经理许国亮:构建产业服务的“生态雨林”,协同区域发展
独家对话|前北辰商业管理总经理徐光磊:探索商业地产存量周期下的解决之道
独家对话|北京海升睿达总经理许国亮:构建产业服务的“生态雨林”,协同区域发展
独家对话 | 赢收功场创始人高辉:专注科技生产力,攀越人生第二座山
独家对话|重庆盈科股权投资合伙人汪云志:在AI黑科技生态面前,保持生存竞争力
独家对话|溪有物种创始人魏家东:创业路上的反脆弱探索

商办进化

泛产业研究 新零售资讯 人物访谈
商业地产创新业务官方号,以创新视角关注商业地产办公领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