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透析北京医药健康产业,万亿市值由何支撑?
发布时间 2023-06-09 14:08:18 117次浏览 行情数据 商业地产 写字楼 办公选址 楼宇经济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生物医药产业备受重视,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实力竞争的焦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等代表性产业集群。其中,北京作为京津冀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核心,将医药健康定位支柱产业之一,力争十四五末实现万亿产值,接下来本文将全面梳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解读万亿产值的支撑来源。

01
 产业规模

产业规模:2022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营业收入达8823亿元,同比增长85%,连续两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对比来看,北京医药健康产值七年来实现了超5倍的增长;在“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力争2025年医药健康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良好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为提供了医药健康发展的基础,按照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来看,北京将提前完成计划。

2015-2022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营收

数据来源:政府网站

产业能级:北京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2441”的产业发展体系,其中医药健康是其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发力创新药、新器械、新健康服务三大方向,在新型疫苗、下一代抗体药物、细胞和基因治疗、国产高端医疗设备方面构筑领先优势,推动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并行发展;北部重点布局昌平、海淀,南部重点布局大兴区、经开区。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体系

疫情影响:近几年,生物医药受新冠疫情及疫苗的影响较大。疫情前,我国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保持在8%左右的增速;2020年初爆发新冠疫情,对医药产业发展造成一定阻碍,全年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增速下滑;2021年,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首批新冠疫苗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在北京、山东等地对重点人群进行接种,之后新冠疫苗上市接种进入发展快车道,直接带动我国医药产业在2021年迎来发展高峰,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24.8%;2022年,随着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以及疫情多发等相关因素影响,新冠疫苗接种率下滑明显,导致医药制造业增速有所下滑,增加值同比下滑3.4%。预计未来医药产业将回归常态化的发展。

2018年1月-2023年4月全国医药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统计局

02
 产业链条
生物医药产业链构成:上游为基础制药的研发,企业科技含量高,研发投入大;中游为生物医药制造,包含预防类、治疗类、诊断类;下游为消费终端,包括医疗机构、医药零售终端等。根据58知楼数据库显示,目前北京市共有生物医药企业超4万家,其中有43%的企业进行基础制药的研发,50%是医药流通企业,生物医药制造企业仅有22%(注:部分企业的业务有交叉),呈现出“重研发、高端制造”的发展态势。
58知楼大数据赋能产业链招商

数据来源:58知楼

生物医药企业分布:目前,北京市共有生物医药企业超4万家,其中海淀、朝阳、大兴、昌平区域内的企业数量占比均超10%,是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发展区域。其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亦庄生物医药园为引领,企业分布最为广泛。

北京各区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分布热力图

数据来源:58知楼

生物医药企业质量:海淀、大兴、昌平具有绝对优势,三个区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合计均占全市的60%左右,企业质量高。其中,海淀区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瞪羚、专精特新企业80家左右,区域企业质量优异。

北京各区生物医药高新技术、瞪羚、专精特新企业

数据来源:58知楼

产业发展:2022年,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新注册企业超3000家,同比增长18%,产业发展动能充足。从发展来看,2014年至2023年,北京市平均每年新注册生物医药企业2283家,生物医药产业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其中2021-2022年间,新注册企业数量大幅增长,生物医药产业提速发展。

分区域来看,昌平区2022年新注册超600家企业,占比达21%,是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新注册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域;其次为大兴区,新注册企业超500家,占比为17%。生物医药企业对载体的要求高、定制化水平高,因此产业园区是该类企业的*办公区域,昌平与大兴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聚集,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地。

2014-2022年北京各城区生物医药新注册企业情况

数据来源:58知楼
03
 空间载体
载体分布: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产业园区,尤其是中关村的“一区十六园”,形成了“北研发、南制造”的产业布局,其中北部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融合海淀区、昌平区的综合研发创新优势,联动昌平生命谷产业基地,打造*生命科学和新医药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基地;南部主要集中在亦庄和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研究、医疗服务等。
北京生物医药企业分布热力图、主要空间载体

数据来源:58知楼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以研发为核心):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研发创新为主要方向的高科技专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49平方公里,于2000年11月25日开始一期建设,目前一、二期已基本建设完成,三期项目已启动。作为我国生命科学原研创新高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汇聚了600余家创新型医药企业入驻,形成了以基础研究为核心,覆盖了从基础研究、中试研发、生产流通到终端医疗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条。

昌平生命谷产业基地:主要围绕新药创制、生物技术、精准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总建筑面积约43万㎡,建有高端人才公寓、员工食堂、会议路演大厅、商务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设施。其中,项目一、二期为低密度企业研发总部,规划理念源于国外著名高校的院落围合尺度空间、学院风格花园式的现代科技产业园区,目前已投入使用;项目三、四期以“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为设计理念,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GMP生产厂房、研发中试中心等,提供双回路供电、污水处理、燃气蒸汽锅炉及燃气热水锅炉等高标准能源配套,充分满足生物医药企业生产需求。 

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是面向从事生物技术产品、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研发机构和团队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2004 年 4 月,北京市科委正式授牌“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 ”,园区建筑面积为3万㎡,配备了51类360余台(套)的专业化仪器设备及工艺气体、纯化水、注射水等工艺条件,形成了功能配套的开放实验室硬件环境,为生物医药技术创新项目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占地面积达22.5平方公里,是北京规模*、产业最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目前,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已有4000余家企业入驻,形成了以研发检验为主导板块,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创新化药、医疗器械为主体板块,大健康、动物药为拓展板块的“1+4+2”特色产业基础。

亦庄生物医药园:总建筑面积约17.8万㎡,于2011年10月开园,逐步形成了新药研发、诊断试剂、临床检验、医疗器械以及技术服务为主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亦庄生物医药园打造了占地1万平米、耗资上亿元、配备有2000台专业仪器设备的E-Town Bio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覆盖分析检测-工艺开发-新药预评价-中试生产-注册申报等生物医药生产研发各关键环节,帮助医药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为国内近600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5万余次。

整体来看,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了以医药产业园为引领、“北研发、南制造”的产业集聚性发展特征,产业规模超8000亿元,且科研优势突出、高端制造为主,产业发展质量高。未来,随着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园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北京将有望提前完成万亿产业计划。58知楼作为专业的商业不动产咨询与产业促进服务平台,以中国市场覆盖最全、维度最广、更新最快、标准化程度*的商办市场底层数据,用“数据+科技”提供商办市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协助政府与企业共同促进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商办进化

泛产业研究 新零售资讯 人物访谈
商业地产创新业务官方号,以创新视角关注商业地产办公领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