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出炉,长三角领跑
发布时间 2023-08-10 10:27:14 608次浏览 行情数据 商业地产 楼宇经济 办公选址 产业园区

“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

2019年,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计划正式启动,2021年12月17日,工信部在《“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百十万千”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即到2025年带动孵化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1千家左右的制造业单项冠军。

 

这是国家战略层面对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的规划。

2023年7月,全国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陆续出炉。统计显示,全国总计3671家企业成功入选,多家科创板公司榜上有名。

 

另外,在城市分布上,苏粤浙领跑,长三角成为高地,深圳高居各城市之首,北京海淀区以337家拔得各区头筹。

 

 

科创板专精特新企业达308家

此前,科创板268家公司入选工信部前四批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录,第五批“小巨人”认定工作完成后,科创板“小巨人”军团达到308家。

此次入选第五批名单的科创板公司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并已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例如,聚辰股份公告称,成功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相关审核。公司于2019年12月份在科创板上市以来,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公司为全球排名第三的EEPROM芯片供应商,2022年度在全球EEPROM市场的占有率约为14.6%。

科创板厚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沃土,已经成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长三角占全国近60%‍‍‍

从省份分布看,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北京、湖北、上海、安徽、湖南、四川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前10。

位列前三甲的江苏、广东、浙江分别有795家、658家、384家小巨人。

从区域分布看,长三角、珠三角是专精特新“小巨人”高地,合计占到全国总量的近6成。珠三角较长三角尚有差距,后者的小巨人数量是前者的两倍之多。

中部地区,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6个省份,“小巨人”占比16%;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广西等12省“小巨人”数量合计占比7%。

深圳310家高居城市榜首

第五批小巨人中,深圳以310家的数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深圳新增数量超北京(243家)、苏州(230家)和上海(206家),与浙江全省增量相当。

目前,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累计达到752家,提前实现了2025年深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00家的目标。

深圳出台了系列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的政策,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这些企业中,大多为制造业型企业,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分布在制造业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多个重要领域。

北京海淀区以337家拔得各区头筹

北京市共有243家企业进入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单。相关统计显示,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795家。

在分布上,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与各区域的产业定位和经济实力有紧密相关性,海淀区、经开区、昌平区位列前三,专精特新占比超过60%。

其中,海淀区以33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列北京市各区域之首,占全市42%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以98家名列第二,占全市12%;昌平区以67家名列第三,占全市8%。

近年来,海淀区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进一步强化了新兴产业建链,瞄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区块链、工业母机(机器人)、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空天、能源环保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快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

着眼整个城市,北京构建了“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格局,从政策、融资、服务、上市、创新五个方面,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服务。

至今,专精特新小巨人已经公示5批。据艾瑞咨询,1-4批的数量分别为248家、1744家、2930家、4357家,加上新认定第5批3671家,合计数量超过1.2万家,完成了到2025年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目标。

专精特新小巨人也逐渐成为上市的主力,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累计有16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

商办进化

泛产业研究 新零售资讯 人物访谈
商业地产创新业务官方号,以创新视角关注商业地产办公领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