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创星总经理田冰:坚守长期主义,专注中国科技创新服务
发布时间 2023-08-18 17:53:37 956次浏览 行情数据 人物 商业地产 楼宇经济 办公选址

「编者按」

 

中青创星总经理、天使投资人田冰,深耕科技创新领域十多年。从2011年主办科技部指导的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到创业黑马亲历创业服务,再到2020年创立中青创星产业服务平台,他深度参与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周期,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硬科技赛道,投出多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

 

近两年,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中国处于大的历史转折点,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硬科技创新活力迸发。田冰和中青创星抓住历史窗口期,搭建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为创业者和科学家提供技术+场景+资本的服务生态。

 

“科技创新要关注技术的有效性和应用场景,要找到关键领域的市场刚需,反向推导创业成长逻辑。”田冰和中青创星将政府力量、科创产业基金、龙头企业和科学家多方资源力量聚合,多方共创,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聚集效应。

(中青创星总经理、天使投资人田冰 )
 
“希望能成为中国领先的产业服务平台,发现和培育新一代中国青年企业家。”田冰对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和产业服务经验进行了精彩分享。
 

以下为精彩分享:

 

人生经历

——长期主义者,专注中国科技创新服务

问:您在科技创新创业领域有深厚积累,中青创星、创业黑马以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导师、投资人,您的经历和初心?

田冰:我最早以媒体身份接触创新创业,专注于青年科学家创业领域服务工作。2011年,我们主导创办了科技部指导下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积累了30多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跑出了很多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作为创办方和组织者,我们也投资了一些优质企业和项目,伴随企业一起成长。

实际上,我关注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过程,也契合了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周期——从最早以海归创业为主,到2015年双创浪潮下的互联网和各领域融合的商业模式创业,再到当前以硬科技为主的科学家创业,在此期间,我们秉持长期主义,持续关注、持续为创业者提供包括产业基金、创新创业大赛及培训模式的支持。

当前中国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创业正从互联网模式向科技创新模式转变。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底层逻辑,决定了国家硬实力的比拼,可以在国家战略的突破点上实现量级跃升。所以我们一直关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和服务。

 


科技创新服务

——为科技创业者提供生态赋能

问:海淀作为中国创新创业的策源地,涌现了众多产业服务平台,中青创星的定位、模式和竞争优势是什么?

田冰:中青创星定位为支持青年企业家发展的产业服务平台,希望将创业者和科学家变成青年企业家。

为实现目标,首先,从公司结构上股东都具备深厚的产业背景,包括大数据领域上市公司、智能制造领域上市公司、钢铁领域全国民营企业100强以及科创服务头部平台36氪,我们共同搭建产业服务平台,依托股东相关的产业背景,寻找优质科技成果和优秀创业人才,为他们提供服务。

创业者成长为青年企业家,有很长的路。从技术实现方面,我们会以*实验室为支撑,在技术和科研经验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在技术产品化方面,我们从市场应用反向寻找。“拿锤子找钉子,是没有结果的事情。”比如在大数据领域,梳理市场机会,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潜力,寻找能够应用在智慧城市交通、市政管理、能源管理、天气管理和建筑管理领域的解决方案。我们研究市场中有哪些客户为产品和服务买单,细分领域中哪些解决方案有价值,以此反向需寻找技术和人才,指导早期创业者的方向。

其次,提供产业投资服务。我们联合投资基金、股东战略投资部,以及溪山天使汇等专注于投种子期的机构,覆盖从项目种子投资到天使、再到产业战略投资,甚至到上市的完整投资生态链条。

同时,针对企业的市场机会,我们寻找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比如聚焦能源领域,我们寻找包括风电、水电、储能等细分领域的应用场景,将龙头企业拉进来,开放它们的行业认知、对未来发展的预判,开放专家、供应链等生态资源,驱动早期技术产品的市场化,以贴合市场需求。同时,龙头企业可以开放市场面向早起的技术和和产品。

所以,我们专注三件事情——帮助创业者找准定位,打通股权投资链条和市场链条。在实践方面,第一,先拉通龙头公司,包括军企央企、地方国企;第二,整合政府资源,为企业提供住房用地、税收政策、人才福利;第三,打通投资资源,当前风险投资70%~80%资金量从政府获取,将政府和龙头企业打通之后,可为早期项目提供服务。我们的核心是聚焦青年创业者、科学家创业者,为企业早期技术产品的市场化和企业发展提供全链条的赋能。

 

 

对创业的理解

——要思考生态位,专注本质逻辑

问:创业环境跟以前不同,结合中国全球竞争生态位,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趋势之下,如何看待当前的创业?

田冰:作为创业者,心态要摆正。创业*的时期是2010年之后,一直到2017、2018年,但如果将时间拉长到2000年,甚至1990年,你会发现创业这件事情本身很难,成功率很低,因为确定性很小,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能被一时的繁荣和热闹迷惑。

其次,要分析当前中国生态位,在全球框架之下应该做什么?以前中国为全球输出制造能力,和制造业领域相关的创业容易成功。

现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美国、欧洲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目前中国在全球生态位中应该做什么?企业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把这两件事想清楚了,再看自己——真正想创业、拥有核心技术,反过来市场在哪?需求是什么?市场规模有多大?竞争格局是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创业要先想好大框架,专注当下,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粘性。大方向趋势下,把每一天每一个问题每一件事做好,一定能够成功。越单纯、切入点越简单,解决效率越高、效果越好。很多创业者梦想做平台成为独角兽,发展路径是不对的。任何时候创业都是很艰难的事情,但任何时候创业都有可能会成功。

 

硬科技趋势和投资

——关注技术市场的有效性,协同共创

问:中青创星重点关注新能源、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领域,中国硬科技赛道的未来发展趋势?

田冰:所有技术最终是一种应用。从未来的企业发展潜能,回到最简单的问题,如果专注某个领域,比如航天航空领域,未来发展前景怎样,中国是否要探索火星月球,应该发射多少颗卫星到太空?如果这个领域极具发展潜能,聚焦该领域挖掘客户需求,就能找到创业机会。这些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能源、农业,都是刚需领域,要找到市场需求,找到产业趋势,找到商用场景的落地机会。

问:科技创新是政府引导的产业方向,对于具有技术壁垒和增长潜力的企业和项目孵化,中青创新有哪些资源和竞争优势?

田冰:好项目非常稀缺。首先,要看技术是否真的有效。我们或一般投资机构触达的项目要看技术的有效性,而非领先性,领先的技术不一定能够马上具有应用场景。

其次,我们投资项目的方式原来很简单。之前我在家族办公室,就是把钱投出去,看着它往前走,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当下,中国在风险投资这件事情上,不能按照美元基金的逻辑——有稳定资金来源,通过投资垄断行业领域,搏行业未来和上市机会,这种模式不适合当下的中国。

所以,我们以共创模式帮助创业者、科学家搭建应用场景,反复讨论验证市场和技术的有效性。比如创新药领域,心肌修复的市场规模有多大?是否进医保?如何定价谁开药?服用时间和服用量等。我们从应用端反向帮创业者确认市场。同时,我们和创业者、科学家形成股东关系,共同开拓市场,以解放创业者的精力,专注技术和产品的完善,协同合作帮,帮助创业者成功。

问:服务创新创业,您觉得*的难点和挑战是什么?

田冰:这件事情方向很清晰,*的挑战在于公司和团队。我们是为青年科学家创业者提供服务的企业,本质是认知和智库服务,团队是*难点。我在持续不断的寻找行业专家,他们懂行业和产业,知道方向和战略。同时我们也在寻找行业销售专家。

第二个难点,是操作层面的效率问题,如何精准找到*的产品和服务并推向市场,是我们一直思考的。

聚焦创新创业,我要对该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更深刻的认知。做产业和投资,只有自己强才能帮助别人,自身力量不够,是浪费时间。比如储能、氢能,如果不懂行业、不懂技术,生硬投入资金和人力,市场结果可能不及预期。

 

未来愿

——创新产业生态,陪跑3~5家上市企业

问:科技创业资金、人才、技术不断进来,包括政府、大企业多方力量参与进来,当下创新创业生态发展的趋势,您的建议?

田冰:多方力量参与形成产业服务平台,是当下*的方式。将政府资源调动起来,为企业提供土地、税收、人才以及产业基金等,对于龙头企业,虽然领域宽广,实际产业方向和产业链上下游很明确,与其无关的很难介入。目前只能靠产业来抓这件事,将政府、龙头企业和创业者、科学家聚合在一起,是当下*的方式。

两年之后,也许政府的影响力降低了,龙头企业上升了,我们将持续加大龙头企业在产业方面的投入。也许政府主导的力量更强大了,那就发挥政府的力量,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当前的产业大生态和之前相似,做投资成功的人很多是实业出身,比如红杉资本沈南鹏,对互联网对消费非常熟悉,所以用资金推动早期企业的发展。实际上,还是没有离开政府、产业资金要素的赋能,我们在持续动态调整、持续组装这件事情。

问:在这个动态调整过程中,您的理想和愿景是什么?

田冰:希望能够培养出3~5家上市企业。同时,希望通过这些年的产业服务,为国家为科技进步为产业发展,切实做到了一些事情,希望为世界的美好发展做一些事情。

商办进化

泛产业研究 新零售资讯 人物访谈
商业地产创新业务官方号,以创新视角关注商业地产办公领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