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东,能给我免一点点房租吗……
发布时间 2022-03-23 11:24:23 927次浏览 商铺 零售 商圈 购物中心

疫情没结束,涨租先来了?近期,内参君对全国多地餐饮行业的房租情况进行了摸底,发现情况不太乐观……

总第 3097 

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 文

 

 

深圳、江苏、河南……

各地陆续跟进免租政策

可还是有些单位“装聋作哑”

2月18日,国家出手“救市”,发改委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下称《政策》),针对餐饮业纾困扶持的措施,多达7条。其中,最受关注,也是最“实惠”的,就是针对减免房租的有关政策。(可在内参公众号搜《发改委“出手”支持餐饮复苏!我梳理出这些政策要点……》)
 

《政策》中明确表示,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今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各地可对承租非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适当帮扶;对减免租金的房屋业主,按规定减免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如今一个月过去,内参君观察到,各地陆续开始响应政策,并制定了具体的房租减免细则。

 

  • 安徽:国有物业免收2020年2月、3月、4月房租

  • 宁夏:国有物业中高风险地区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

 

  • 江苏:国有物业非中高风险地区,2022年3月-5月租金全免;通知发文之日后被列为中高风险地区的,在3月-5月租金全免基础上,再顺延或从当月起追加减免3个月租金,最长减免期到2022年12月31日止;中高风险地区,国有物业2022年3月-8月租金全免。

 

  • 河南:国有物业免收3个月房租,减半收取6个月房租;

 

  • 深圳福田区:国有物业3月租金全免,4月租金减免50%;

(各地政策细则陆续出台中,以上为不完全统计)


可以看出来,各地的政策主要针对国有物业,对于非国有物业,只能采取倡导、减免税费的方式推动减免房租。同时,各地响应政策的速度也不一致,上海、北京、天津等一线城市,还未公开发布政策细则。
 
前不久,华为宣布,将为华为公司(含全资子公司)在中国境内收取场地租金的内部服务类商户减免租金,其中,免租6个月+减租9个月,合计减免租金15个月。这一举措引来餐饮行业一片叫好声。
 

知情人士分析道,华为在国内有8个研究所,每个研究所规模都不小,最少有几千人,还有深圳的华为总部、东莞的华为基地等,入驻的餐饮商户还真不少,政策确实使身在其中的餐饮人得以喘息,但和大量位于商业体和社区的餐饮商家来说,仍是九牛一毛。
 
可以说,现有的房租减免政策,对于餐饮行业的覆盖能力还非常有限。
 
同时内参君还发现,在已经发布了房租减免政策的地区,还有少部分有关单位未能积极响应,对群众提出的房租减免的要求不予回复,或者称“尚未收到红头文件”。
 

(有单位因未落实免租政策登上当地权威媒体黑榜)
 
真实情况是,大部分的餐饮人,仍在高房租和疫情的夹击中,苦苦挣扎。
 
当前房租什么样?
好铺拿不到,差铺相不中
 
“现在这个情况,我们根本不敢开新店。现存的2家铺面勉强撑着,能保证生活就不错了。”魏老板在成都开了两家鱼火锅店,当内参君询问是否准备2022年拿铺时,他连连摆手。
 
他吐槽道,如果把铺面分为“上中下”三等,上铺拿不到,中铺不敢拿,下铺看不中。
 
当前的租房市场究竟如何呢?内参君采访了多名餐饮人、招商负责人。
1)对于尚未租出去的房子来说,整体是有小幅下降。
 
一位郑州老板坦言,除了特别抢手的地段,街边基本上都降了。“比如贵人街,以前一平米160元左右,现在110元;餐饮街百福街,以前150元,现在120元左右。涨价是极个别行为,总体来说是往下降的。”
 
不过,对于正在租赁期的房子,房东基本也不会主动降租。这个时候,以静制动似乎是大多数人的策略,房东不轻易变化,餐饮老板也不轻易折腾。
 
2)真正减租的受益者,少之又少。
 
一边是租不出去的空置房,另一边是降不下来的租金。
 
降租的政策倡导接连不断。问起餐饮人,大家只能摇头感叹:“从来没有感受过什么是免租。”
 
就连华贸这样的高端商圈,在这轮疫情冲击下也是人流稀少。一个位于该商圈的餐饮人哭诉道:“华贸扬言‘宁可空店不降租’,不止不降租金,还要涨10%的租金。现在商场空值了一半店铺了。”
 

 
这并不是个例。一位餐饮人表示:“万达不仅涨了房租,还要提前3个月交房租。眼下就要续租了,甚至还要交几万元赞助费。”
 
3)核心地段的好铺依旧贵,“马太效应”蔓延到租房圈。
 
一名成都的招商负责人告诉内参君,像ifs、春熙路这种核心商圈,铺面租金依旧很高,稀缺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包括万象城、大悦城、金牛凯德这些项目的租金,也要高于很多项目。”
 
在厦门同样如此。一位当地的朋友告诉内参君:“很多比较核心地段的商铺,好几个月都租不出去。有些位置不是特别好的商铺,甚至被迫减租,因为实在租不出去了。”
 

(上个周末,人烟稀少的厦门鼓浪屿)
 
4)街边铺比购物中心“更好谈”,带零售属性的餐饮更占优势。
 
一位鸭脖品类负责人坦言,购物中心也有租金压力,小幅上涨是常态。不过,相比购物中心的“死规定”,个人房东反而好说话,可以“砍一砍”。“我们沿街的生意反而不错,有提升的趋势,鸭脖属于带有零售属性的产品,随买随走,这种小店模型更灵活。”
 
以“档口+”模式,北京老字号紫光园在疫情后,逆势新开了100多家直营店。紫光园总裁刘政表示:“通州一个10平米的小吃档口,一天营业额*可以达到10万元。”

 
当下餐饮人:
“支出一分没少,收入一分没有”
在调查中,内参君发现,相对于前两年餐饮人的叫苦不迭,如今许多人已经被漫长的疫情压得喊不出声音了……
 
1、三高一低之外,多了一群“造fan的员工”。
 
2020年疫情初期,很多员工选择和老板“站在一起”,甚至主动申请减薪。一封封联名信,在那个阶段“温暖”了不少同行。
 
然而,疫情反复下,很多员工也“扛不住”了。毕竟,每个员工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每个员工也有父母妻儿。
 
“每天一睁眼就是2万元的支出。房租和人工,双重压力。”一位上海的餐饮老板告诉内参君,现在十几个员工为了工资在闹,整个人心力交瘁。
 

三高一低的压力之下,很多老板还“多了一重压力”,那就是如何安置员工。“我们几个店都在疫区关门了。因为是私人房东,房租一分不减,员工工资不上班也照付。支出一分没少,收入一分没有。”一位疫区的餐饮人感叹。
 
2、“优等生”光环不再,公开叫苦引人唏嘘。
就在昨晚,餐饮圈不少人转发了一篇来自霸蛮创始人张天一的文章。这个疫情初期凭借“新零售”业绩上涨300%的“餐饮模范生”,也快扛不住了。
 
“这轮疫情,我们有大几十家店关闭,还有一半的门店营业额下滑到平日的一半不到。我们上游的工厂也停工了,物流因为防疫原因,也不少货品中断了。”
 
他还提到:“我们有近1000号员工,背后关联的家庭算上,那么就是三五千人。前端收入骤减,月亏损到了千万级,再这样进行几个月,恐怕就要面临生存危机。”
 
3、不敢奢望减租,只好呼吁“押一付一”。
 
采访中,多名老板表示,目前餐饮最重要的是现金流,但无论做得多么好,贷款啥的还是很难覆盖到普通的小餐厅。与其呼吁政策,不如呼吁“押一付一”缴纳房租,“这或许是对餐饮人来说*的房租政策。”
 
也有餐饮人建议用“以押抵租”的方式渡过难关。这样一来,对同样受到疫情影响的业主们账面不损,也能让艰难的餐饮人“喘一口气”。
 
“哪里还敢奢望减租政策?能遇到一个可商量的房东、彼此达成一些灵活的协议,就已经是万幸了。”一位餐饮人坦言。

餐企老板内参

零售餐饮 数据研究 商业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