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IPO,百果园“三关”难闯
发布时间 2022-03-25 10:42:12 406次浏览 商业地产 商铺 餐饮美食 零售 购物中心

作者:野比大雄

近两年来,生鲜行业屡屡传出“冲击上市”的消息,似乎对于各大生鲜企业来说,行业竞争就像一场百米赛跑,终点就是IPO。

 

现在,又有一名“选手”对终点线发起了冲击:

 

3月15日,百果园传出了冲击上市的消息,这也是百果园继去年冲击A股不成后,再度冲击上市。而按照去年2月份接受A股上市辅导时的市场数据,百果园估值已经接近600亿

早在2017年就成为全球规模*的鲜果零售企业的百果园,上市似乎是个自然的选择?然,也不然也。

 

2016年,百果园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出炉,余惠勇希望2020年实现门店数过万,销售额突破400亿元。

而目前,百果园全国范围内门店数量达到5000家,最近一次公开披露销售额达到120亿元(2019年)。无论是门店数还是销售额,百果园都没有达标。

在销售额和门店数量均远远不及预期的情况下,百果园对上市的态度却依旧执着。可以预想得到,如果拓店依然是现阶段百果园的目标,那百果园对于上市融资的渴望就不会减弱。

 

同时,百果园的承压也不仅仅来自于拓店,转型平台、出击生鲜领域以及差异化品牌的建立同样阻力重重。

直营-开放加盟-重归直营-再次开放加盟

8轮融资、烧钱拓店

百果园再次冲到上市门口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现年54岁的余惠勇于2001年在深圳建立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经过多年的开发加盟,公司规模逐渐增长,却陷入了加盟商赚钱,品牌商亏钱的局面。

2008年,痛定思痛的余惠勇决定终结这一局面——将加盟模式变为直营模式,与此同时开始大面积回购加盟商。

2015年,公司供应链建设已获一定成效,且从2015年开始公司陆续获得数轮融资,叠加2016年公司APP业务上线,开始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模式,多方助力下,公司2017年门店数量达到2800家。

2018年,获得B轮融资的百果园再次开放加盟至今。

2015年百果园首次获得融资时,投资方之一的深圳天图资本董事长冯卫东亦对其寄予厚望,称百果园预计在3-5年内实现上市。

从2015年至今,公开资料显示百果园已经经历了8轮融资。

图片来源于企查查

其中,百果园在获得2018年B轮15亿元融资后,开始多方面布局,向平台型公司转型:投资广西慧云信息(农业物联网)、加码无人零售(开始在一线城市投放无人零售机)、入局生鲜,以及最重要的——开放加盟

图片来源于官微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自从2015年百果园寻求投资以来,百果园最近一次战投发生在2020年3月,换言之,百果园已经整整2年没有从外部接受过输血了。

 

我们都知道,生鲜行业是一个追求规模、前期成本巨大的行业。水果采摘下来后,从冷链运输到恒温保存,每一个环节都成本高企。而鲜果零售作为其中的一个细分市场,同样具备以上特征。

反映在大行业,这条赛道整体呈现了一副“加速快跑”的趋势。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按照零售额统计,中国鲜果零售市场规模已经从2016年的868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1867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至18305亿元

市场规模的增长的同时,行业内的大玩家们的目的也都趋向一致——上市。而鲜果零售行业有着“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的说法。

2019年12月30日,鲜丰水果向浙江监管局报送了上市辅导备案材料(现已终止A股上市辅导);去年10月29日,洪九果品(此前曾计划A股上市)冲击港股上市,已经递交招股书。

而根据去年递交招股书的洪九果品来看,收入从2018年的12.25亿元一路增长至2020年的57.71亿元,利润也从1.27亿元增至6.62亿元,但其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也从-4.66亿元增加至-8.04亿元。融资偿还贷款是他们上市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要想在这条路上杀出一片天,供应链是你必须打磨的。作为鲜果零售,供应链上的损耗成本也是无法避免的。而高企的成本相对应的,却是行业整体偏低的毛利率。这一点,在洪九果品的招股书中亦有提及。

 

一边是拓店压力,一边是资本放慢投资步伐,上市自然成了百果园解困当前局面的出炉。

生鲜行业竞争激烈,巨头纷纷下场

进军生鲜,百果园对标亚马逊

百果园、洪九果品、鲜丰水果们不仅内部要展开激烈厮杀,外部还要承受来自商超、综合电商们的前后夹击。

疫情以来,大行业呈现出一幅惨烈的“大逃杀”模样——包括同城生活、十荟团、呆萝卜等多个玩家退场。整体呈现出一副“强者愈强、弱者退场”,马太效应显著的局面。

而和区域中小型生鲜相比,巨头们往往“财大气粗,不计投入”

去年11月26日,美团方面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收入,从美团的具体业务来看,餐饮外卖业务,到店、酒旅及旅游收入均实现盈利。

但是,公司旗下的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等新业务却实现亏损。美团方面透露,上述新业务亏损约为109亿元

同样的,京东2021年前三季度新业务的累计经营亏损超过73亿元。阿里在第三季度财报中亦隐晦承认了对于旗下社区团购品牌陶菜菜的投入增加的事实。

以上举例均为新零售概念提出后出现的“重资产”路线玩家,和相对偏轻,走店仓一体、前置仓等路线的“轻资产”玩家不构成正面冲突,但业务也有相当重合。

 

而主打店仓一体、号称“用三年时间改造前置仓”的百果园也在2019年4月16日的“百果园大生鲜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将以亚马逊为标杆,进军生鲜领域。

图片来源于百果心享官方公众号

余惠勇表示,百果园的目标和路径将从“让天下人享受水果好生活”过渡到“让天下人享受生鲜好生活”,再过渡到“让天下人享受食品好生活”,最后真正“让天下人享受好生活”“虽然我们此前走过艰苦卓绝的十八年,但愿意以归零的心态重新开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愿意再死磕二十年。”

 

行业内卷、巨头下场……百果园并不畏惧,反而高调入局。

 

百果园大生鲜事业部总经理孙鹏去年曾表示,今年内百果园电商生鲜品类(不包含水果)销售占比预计超过8%,可实现盈利。以百果园门店终端销售额突破120亿元(百果园2019年全渠道销售额)的规模计算,百果园电商生鲜品类一年可创造超过10亿元销售额

 

尽管生鲜事业部的销售额尚且不足总销售额的10%,但百果园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未来想做成一个全品类生鲜销售平台

 

只不过,想做生鲜,短期来看困难重重。

 

前文所述,生鲜行业竞争本就激烈,巨头们愿意“用金钱换时间”,烧钱刻在这些互联网巨头们的骨子里。二来,对于百果园来说,其门店面积一般也就30-40平左右(建筑面积),显眼位置必然需要预留给水果,剩下空间对于摆放蔬菜、粮油等产品空间实在有限。

 

尽管主打“店仓一体”能够有效提升店铺运营效率,但做生鲜并非是擅长打磨供应链的百果园的强项。

“消费升级的本质是性价比升级”

百果园的品牌化之路困难重重

 

“做更好吃的水果”是百果园的口号,围绕这一口号,百果园花了大力气对上游的种植等环节进行品质标准输出和管理。目前,百果园在全国有着200余家特约供货基地和28个配送仓库。

而在销售端,百果园也推出了“不好吃三无退款政策”,力求将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只是,从结果上来看,百果园定价偏高在消费者群体中存在不少争议声。

进入百果园官方公众号,笔者在一条“官方回应抖音大V吐槽百果园贵”的推文评论区内,发现不少消费者都前来吐槽百果园客单价太高的现象。

文中,百果园集团副总裁朱启东更是亲自下场录制视频,向用户解释百果园”贵在何处“。

 

而品牌化是百果园,或者说整个鲜果零售行业坚持在做的事情,近些年来消费者的水果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了这一现象。反映在价格上,自然要比一般水果更贵,也是品牌溢利的保证。

洪九果品的招股书里披露,就自有品牌销售收入计算,中国品牌鲜果分销市场规模已经从2016年的109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848亿元。

 

2020年,鲜果分销商的品牌化率为30%,相较于2016年的16%已经有了较大提升。而美国鲜果分销商的品牌化率为70%,可见我国依然有较大提升潜力。

 

只不过,我国上万亿的水果零售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品牌众多、行业竞争激烈。百果园作为头部品牌以销售额计,市场份额仅有1%;

 

二是客户品牌忠诚度低,消费者对性价比敏感。如果这家水果不好吃或者贵,换一家便是。

 

两相结合,品牌化之路的困难可想而知。锐峰资本创始人许家伟曾这样定义:消费升级的本质是性价比升级而百果园能把这个故事讲好吗?

 

又想立品牌,又要做平台,烧钱拓店也不能停。“三手都要抓,三手都要硬”的百果园走到上市关口,这次,资本会愿意“品尝”吗?

独角Mall

购物中心 商业地产 零售 百货商场
聚焦全国优质购物中心、商业地产、零售前沿资讯, 深扒成功MALL背后的秘密。